——公司各工厂组织“准妈妈”、好媳妇代表学习圣贤经典纪实
中华传统文化,博大精深,源远流长,凝聚着华夏先哲们无穷的智慧。比如,『孟母教子』就是脍炙人口的民间故事,包含有【孟母三迁】、【买肉啖子】、【断机教子】三个经典内容。这些故事,成为千百年来中国人妇孺皆知的历史佳话,也成为天下妈妈教育子女的样板。所以,首次为“准妈妈”们安排学习的内容是『孟母教子』中的【孟母三迁】。
【孟母三迁】讲的是孟母为了教育儿子成才,选择良好的环境,为孟子创造学习条件的故事。“孝”是一切教育的生发点,有孝心的孩子,不用父母催,因为‘亲所好,力为具’,他知道‘朝起早,夜眠迟’、‘凡出言,信为先’……中华文化的生命力、根基就是孝,父母行“孝”(做好身教),教孩子学“孝”,才是教育的根本。故事中孟母的一言一行深深地打动着现场学习的每一位家人。
孟母一心想使孟子成为好读书、有学问的人,看到儿子的这些怪模样,心里很不好受。感到这个环境实在不利于孩子的成长,认为“此非所以居吾子也”,就决定搬家。不久,孟母把家搬到城里。战国初期,商业已经相当发达,在一些较大的城市里,既有坐商的店铺,也有远来做生意的行商。孟子居住的那条街十分热闹,有卖杂货的,有做陶器的,还有榨油的油坊。孟子住家的西邻是打铁的,东邻是杀猪的。闹市上人来人往,络绎不绝。行商坐贾,高声叫卖,好不热闹。孟子天天在集市上闲逛,对商人的叫卖声最感兴趣,每天都学着他们的样子喊叫喧闹,模仿商人做买卖。
孟母觉得家居闹市对孩子更没有好影响,于是又搬家。这次搬到城东的学宫对面。学宫是国家兴办的教育机构,聚集着许多既有学问又懂礼仪的读书人。学宫里书声朗朗,可把孟子吸引住了。他时常跑到学宫门前张望,有时还看到老师带领学生演习周礼。周礼,就是周朝的一套祭祀、朝拜、来往的礼节仪式。在这种气氛的熏陶下,孟子也和邻居的孩子们做着演习周礼的游戏。“设俎豆,揖让进退。”不久,孟子就进这所学宫学习礼乐、射御、术数、六艺。孟母非常高兴,就定居下来了。
谢总助在陪伴家人们学习后分享说,家庭教育是教育的源头活水,在座的每一位都是“薪火相传、承前启后”的种子,这样的学习对我们孩子的教育、家风的传承都有很大的帮助。孟母为了儿子的成长,竟然接连三次搬迁,可见孟母深知客观环境对于儿童成长的重要性。我们学习过后一定得到了很多的启发,比如,平时我们就要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,在每一个方面都要给孩子做出好榜样!章总助在学习后也分享说,创造良好的客观环境虽然不是一个人成才的唯一条件,但也是其中必不可少的条件之一。孟母施教的种种作法,对于孟子的成长及其思想的发展影响极大。良好的环境使孟子很早就受到礼仪风习的熏陶,并养成了诚实不欺的品德和坚韧刻苦的求学精神,为他以后致力于儒家思想的研究和发展打下了坚实而稳固的基础。
在学习后的分享环节中,每一位家人都有很多的心得感悟,表示一定会好好地落实圣贤的教诲,争取做一名有智慧又明理的“好妈妈”。谢总助、章总助要求大家一定要好好地珍惜公司给予我们的学习机会、多多学习这些圣贤经典的内容,也非常肯定了每一位家人的表现,称赞大家的用心和参与,并鼓励所有参与学习的家人每次学习后都能结合实际认真地去践行。这样的学习,后续我们会定期组织,期望也相信通过学习的持续和深入,家人们一定会越来越明理,越来越幸福!